且构网

分享程序员开发的那些事...
且构网 - 分享程序员编程开发的那些事

《新编计算机科学概论》一0.3 计算机与社会

更新时间:2022-05-26 23:02:46

0.3 计算机与社会

计算机的出现和迅猛发展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很多新问题,在伦理上,人们面临着许多挑战传统社会行为准则的抉择。计算机技术及其应用应该规范到什么程度?在哲学上,人们开始了智能行为的存在与智能本身的争论。同时,整个社会也在讨论:新的计算机应用是代表新的***还是新的控制?
尽管这些话题不属于计算机科学本身的一部分,但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的确给人们提出了许多难题,而对于本领域的人也就显得格外重要。我们重点讨论以下几个话题。

0.3.1 计算机与生活

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计算机通常是以电子产品的形式出现。当你需要一台计算机时,首先会想到去商店购买一台,与选购电冰箱、洗衣机类似。购买回来以后,将其作为一种工具在需要时进行使用。当然,我们能够直接看到的是计算机的硬件,而软件则存储在计算机或光盘之类的载体上;还有网络服务等其他相关的商品。然而,电子计算机不是一件单纯的商品,它与我们生活的联系可能高于其他任何一种电子产品。

  1. 依赖与控制
    计算机的诞生使生产自动化迈进了一个崭新的时代。计算机控制着人类自动化、半自动化设备,使各个领域的生产率大大增长,使社会生产力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由计算机控制对数值的计算与信息处理,使人从“属于”机器转变为支配机器的主人,同时使非常多的人从一些机械劳动中解放出来。据专家调查统计,计算机所担负的工作量若换用人脑和双手去工作,需要有几千亿个文化程度较高的脑力劳动者。
几乎全部的行业和部门管理工作都引进了计算机,因而使管理工作出现了高效率、快节奏,而且大大节省了人力、物力,其经济效益是无法计量的。
在科学研究上也显示出越来越大的功能,如它能模拟化学反应的细节,航天科学更是从开始就与计算机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现在正在研制的“人工智能型”计算机将会在生活的每个领域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而担任主角之一的“信息高速公路”将使人类社会的发展跨入一个崭新的时代。
计算机科学已经注定改变我们的社会。根据调查,超过一半的美国家庭使用计算机上网;而中国的网民人数已经突破1亿。一方面计算机给社会带来了效率和便捷,另一方面每个人的生活都不可避免用到计算机,人们离开它就很难生活。这是否意味着人类社会对计算机已经形成了一种依赖。一旦离开这种依赖,人们的生活就会变得困难。
实际上,大规模的计算机故障已经导致人们无法从银行终端取钱、医生无法诊治病人、交通系统瘫痪等一系列严重后果。人类对计算机的过分依赖会不会发展到被自己所设计的人工智能所控制,会不会出现电影《黑客帝国》中的恐怖一幕,未来的人类和计算机等智能机器究竟会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

  1. 对生活方式的影响
    计算机的发展赋予世界一种全新的工作、娱乐和交流方式。计算机、电信和民用电子技术结合在一起,将把你需要的所有信息和服务聚到一起并提供给你使用,无论你在何处,你在干什么,也无论你使用何种设备。由此产生的结果是,联网的智能型设备将会激增,从笔记本电脑到具有上网功能的手机与自动导航功能的汽车计算机。你的文件、日程安排表、地址簿、电子邮件及你所需要的任何其他东西都将连接到所有这些设备上,使其在你所需要的任何地方供你使用。例如,你通过办公室的计算机订好了某个城市的酒店,当你到达该城市时你的手机将接收去酒店的导航信息,而同时你已经收到酒店会议安排的电子邮件,在外出的几天你家里的计算机正在按照你的指令下载你喜欢的免费影片。

计算机在改变我们生活方式的同时,也把社会划分为使用计算机信息技术和不使用这些技术的两类人群。前者通过享用计算机信息技术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后者因为无法购买计算机硬件和信息服务而变得更加落后。因为各种原因无法享用计算机信息技术带来的公共服务而把一部分人排除在数字化社会之外,是否已经导致了社会不公正和新的歧视?
计算机对社会生活的影响还有很多方面,以下是一些值得讨论的话题:
1)一些在传统上本来不收费的公共服务,被采用了计算机技术的自动化服务取代,并收取大量的费用,是否公正?
2)***对计算机技术及其应用应当规范到什么程度?***是否可以随意限制公民通过计算机网络获取信息的***?***规范的依据是什么?
3)某银行的网上服务系统只能使用微软的操作系统及IE浏览器访问,是否剥夺了用户选择使用其他厂商操作系统及浏览器的权利?在公共服务中选择专用的计算机产品是不是构成歧视或垄断,带来不公平?
4)我们方便地下载最新免费歌曲时,会不会造成唱片业的损失?当计算机世界给我们带来太多免费的享用时,有没有想过最后是谁在为“免费的午餐”买单?免费的计算机资源是好事还是坏事?
0.3.2 有关计算机的伦理
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的普及,使计算机的伦理(Computer Ethics)问题提到了社会的紧迫议事日程。当前的计算机伦理状况不容乐观,计算机系统及网络带来的黑客、病毒、垃圾、隐私侵犯和不健康信息等问题发人深省。其实计算机科学技术成果给人类带来的一切危害都不是科学技术本身的过错,而是背后那些用科学技术成果作恶的人。我们不应当因为计算机科学技术被恶人用来作恶就因噎废食,归罪于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发展;也不应当希望计算机科学和工程技术工作者制造本不存在的“有益无害”科技产品,而应当要求一切使用计算机科学技术和工程成果的人们遵守基本的社会伦理。
计算机工作者应当在积极创新的同时,与全体社会成员一起,理性地、负责任地应用计算机技术,促进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反对利用计算机信息网络传播计算机病毒、垃圾邮件、各种非法或不良信息,入侵、干扰或攻击他人的信息系统,窃取国家秘密、侵犯他人隐私。抵制利用计算机信息网络进行恐怖活动和发动信息战争,危害社会公共利益,威胁国家安全和世界和平。而这一切与计算机科学发展和应用相关的伦理就是我们需要遵守的计算机伦理原则。
计算机伦理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计算机社会伦理问题大量暴露,90年代开始成为无法回避的问题。进入21世纪,计算机信息安全事件给整个社会造成的损失相当惊人。计算机网络成为道德相对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生长的良好土壤。信息社会对计算机和信息专业人员的依赖性大大增强,这是形成计算机系统和网络脆弱性的一个重要方面。调查显示,计算机系统和网络的威胁大多来自内部人员,因此严格对计算机专业人员的伦理要求显得尤为重要。
在一些发达国家,较早成立了专门研究机构来研究和讨论计算机伦理。其中较著名的如美国计算机伦理协会所制定的“计算机伦理十诫”,具体内容为:
1)你不应该使用计算机去伤害他人。
2)你不应该去影响他人的计算机工作。
3)你不应该到他人的计算机文件里去窥探。
4)你不应该使用计算机去偷盗。
5)你不应该使用计算机去做假证。
6)你不应该复制或使用你没有购买的软件。
7)你不应该使用他人的计算机资源,除非你得到了准许或者做出了补偿。
8)你不应该剽窃他人的精神产品。
9)你应该注意你正在写入的程序和你正在设计的系统的社会效应。
10)你应该始终注意,你使用计算机时是在进一步加强你对你的人类同胞的理解和尊敬。
还有美国南加利福尼亚大学关于计算机网络伦理的声明,指出了6种网络不道德行为的类型:
1)有意造成网络交通混乱或擅自闯入网络及其相连的系统。
2)商业性地或欺骗性地利用大学计算机资源。
3)偷窃资料、设备或智力成果。
4)未经许可而接近他人的文件。
5)在公共用户场合做出引起混乱或造成破坏的行动。
6)伪造电子邮件信息。
计算机网络伦理的建立使人在进入网络、使用服务器等网络行为中有了较为确定的规则。
计算机伦理在使用计算机系统和网络为社会和人类做出贡献、尊重知识产权以及他人的隐私权、唤起行为主体道德感、树立合理价值观、形成网络秩序等方面,发挥了明显作用。随着国际互联网络(Internet)的日益大规模普及,计算机伦理和网络伦理甚至已成为一些发达国家高等院校的教育课程,被正式纳入一种西方世界称为“计算机文化”(cyberculture)的文化现象中,这表明人类对自己命运的关注已更加自觉,并能主动将滞后的法律无法规范的一系列计算机引发的社会问题用计算机伦理加以约束。

0.3.3 与计算机有关的犯罪

随着计算机普及率的提高,人们利用计算机从事的活动日益增多,与此同时计算机犯罪的类型和领域也不断地增加和扩展,从而使“计算机犯罪”这一术语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获得新的含义。
计算机犯罪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计算机犯罪是指行为人故意直接对计算机实施侵入或破坏,或者利用计算机实施有关金融诈骗、盗窃、贪污、挪用公款、非法窃取秘密或其他犯罪行为的总称。狭义的计算机犯罪仅指行为人违反法律规定,故意侵入***、企业、科研院校等重要部门的计算机信息系统造成安全危害,或者利用各种技术手段对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功能及有关数据、应用程序等进行破坏,制作、传播计算机病毒,影响计算机系统正常运行且造成严重后果的行为。
计算机犯罪可能采取各种形式,常见形式包括:
(1)破坏
犯罪分子有时会企图破坏计算机、程序或文件。近年来,计算机病毒已臭名远扬。病毒是一种程序,它在网络和操作系统中“迁移”,并附加到不同的程序和数据库上。
病毒的一个变种是蠕虫病毒。这种破坏性程序用自我复制的信息填满计算机系统,以阻塞系统,使系统的运行减慢或停止。最臭名昭著的是因特网蠕虫,1988年它行遍北美,途中使成千上万的计算机瘫痪。
病毒一般通过复制的软盘、U盘或从网络上下载的程序进入计算机。病毒可造成严重危害——某些“磁盘杀手”病毒能毁坏系统上的所有信息,因此建议计算机用户在接收来自其他途径的新程序和数据时一定要小心。
虽然有病毒检查程序可供使用,但不幸的是新病毒不断开发出来,而且并不是所有病毒都能检测出来。
(2)盗窃
盗窃可能采取多种形式——盗窃硬件、盗窃软件、盗窃数据以及盗窃计算机时间等。在经济利益驱动下,犯罪分子更喜欢窃取网络账号、银行账号以及有价值的密码和数据,如客户名单或隐私数据。某些员工使用公司的计算机时间来处理其他事务也可以看作是盗窃行为。
为个人利益而对程序进行的未经授权的复制也是一种盗窃形式,这被称为软件盗版。盗版软件占到美国所使用软件的40%,在美国以外的地方所占比例更高,如在意大利(82%)和泰国(92%)等国家。
(3)操控
黑客进入某人的计算机网络并进行恶意的操作和控制,这样做是违法的。即使某些恶作剧式的操控似乎没有危害,它也可能给网络用户造成很大的焦虑和时间浪费。而有些黑客入侵重要部门进行的操控则可能危害社会安全,带来严重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