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构网

分享程序员开发的那些事...
且构网 - 分享程序员编程开发的那些事

北美环境教育年会:中国伙伴参会快报(二) 分享

更新时间:2022-09-16 22:32:23

北美环境教育年会:中国伙伴参会快报(二) 分享

在阿里巴巴公益基金会资助下,康奈尔大学公民生态学研究室组织带领一批中国环境教育伙伴前来参加第47届北美环境教育年会。

经过了第一天的“预热”,伙伴们开始了紧锣密鼓的安排。北美环境教育年会的议程很满,会场的众多会议室和展厅,同时进行不同类别及各种主题的汇报。参会者们可以在议程上(APP、PDF和纸质版)寻找最感兴趣的项目,到相应地点学习和讨论。中国伙伴们的汇报分享让人眼前一亮!

11日上午8:30-9:10am,康奈尔大学的Alex Kudryavtsev博士、李悦博士和Anne Armstrong汇报了康奈尔大学公民生态学研究室的环境教育在线课程,着重介绍了互动学习、项目制学习和相关评估研究。在线学习社区的搭建包括Facebook群和微信课程群,学员会加入相应课程的社群。即使课程结束,在线学习社区也会一直持续下去,每一位环境教育者都可以随时与全国各地志同道合的伙伴们进行交流!

北美环境教育年会:中国伙伴参会快报(二) 分享

11日上午9:20am,罗文做了题为“创建共享社区”(Creating Shared Community)的Bright Spot汇报,介绍了昆明的云南在地自然教育中心在石城自然学校开展的系列社区活动,受到美国同行关注。分享结束后听众反应热烈,表示很受中国同行启发,来自Kids Against Climate Change的Kottie主动邀请合作。

北美环境教育年会:中国伙伴参会快报(二) 分享

11日下午1:15-2:15pm海报汇报(poster-presentation)是北美环境教育年会中非常活跃的一个环节。来自全球各地的参会者们将他们正在进行的环境教育项目做成海报,贴到展厅海报墙进行展览。参会者们从被仔细遴选出的82张海报中,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项目,与对方进行深入交流,互相学习经验,开启头脑风暴。

北美环境教育年会:中国伙伴参会快报(二) 分享

刘敏(云南师范大学文理学院)向大家展示了“红河哈尼族乡村女性在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Rural Women’s Influence in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GIAHS)。她们希望通过不同形式、不同程度环境教育的开展使得当地传统文化、传统农耕、传统生活方式得以保留,使世界遗产梯田农业能够可持续发展。项目对乡村女性在环境认知方面的知识与意识、行为与参与、态度与意愿三大板块进行调查并分析,基于调查结果设计环境教育内容模块,将环境教育内容、形式与当地的生态旅游、乡村经济发展、哈尼族文化传承以及梯田生态保育相结合,探索哈尼梯田遗产保护与哈尼村寨可持续发展之间的纽带。

北美环境教育年会:中国伙伴参会快报(二) 分享

夏雪陈阳还带来了“如何运用环境教育提升社区的环境意识”(Promoting a Conservation Area Community’s development Through Environmental Education)的汇报。针对不同社区,深圳市红树林湿地保护基金会(MCF)在自己的6个自然教育中心中开展了丰富的环境教育课程和活动,包括讲解和导览、公民科学项目、学校教育等,吸引了大批社区参与。MCF致力于创建适宜于动植物的环境,保护生活在这里的野生生物,让人类能够世代享有公园生机勃勃的环境,并能激发他们对环境的关怀,同时提升他们的生活质量。

北美环境教育年会:中国伙伴参会快报(二) 分享

于悦洋(康奈尔大学 硕士研究生)的海报主题为“校园环保组织能力建设网络”(Capacity Building Network for China Campus Environmental Clubs),介绍了由环保社团发起的面向环保社团的系列能力建设在线活动,以及今年四月与九月的两期分别聚焦于改变理论和环保社团文化的孵变营。

北美环境教育年会:中国伙伴参会快报(二) 分享

凤羽桐(南京大学 本科生)的海报围绕“绿享APP” (Green Share App),介绍了如何通过掌上工具塑造我们的绿色生活。对环境教育者来说,最具挑战性的问题之一就是如何培养大家的亲环境行为。绿享(Green Share)app就提供了这样一个“晒环保行为”的平台,激励更多人采取环保生活方式;整合了“乐活生活”系列课程,传授健康和可持续生活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并通过“社区地图”功能帮助公民精准对接居住地的环境教育及其他环保活动项目。希望通过APP的尝试,让大家意识到选择环保生活方式并不困难~

北美环境教育年会:中国伙伴参会快报(二) 分享

罗乃茜谭羚迪(山水自然保护中心)向大家介绍了“自然保护区的公民科学”(Everyone is a citizen scientist: Citizen Science in Nature Reserve.)。山水自然保护中心和四川王朗自然保护区合作开发具有保护区特色的自然教育课程,发起了“科学志愿者”活动,招募青少年学生、企业员工参与自然保护和科研,协助科学家和保护区完成收集样方数据、安放红外相机等基础工作。同时还发起濒危植物民间调查培训,自然爱好者通过专业培训,协助科研保护人员收集保护区物种记录和影像资料,向自然观察数据库提交物种的位置信息。这些活动促进了公众参与自然观察与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反馈自然保护区、乡村社区和科研团队,做出真实有效的贡献,影响更多的公众共同守护自然。

北美环境教育年会:中国伙伴参会快报(二) 分享

梁园魏蔚(成都根与芽),将机构推进社区零废弃环境教育的努力带到了年会(Building Sustainable Communities Through Zero-Waste Education)。成都根与芽一直专注于推动生活垃圾的可持续管理,在工作中发现了学校和社区没有形成合力应对同一问题。学校隶属于社区,完全可作为社区居民的良好示范,而社区又是人们认识环境,深入实践的绝佳场所。通过孩子带动社区,而社区的实践达人又能进入学校传递经验,因此让学校和社区有机整合,实现联动可以帮助我们达到目标!

北美环境教育年会:中国伙伴参会快报(二) 分享

李珊(深圳市中国科学院仙湖植物园)的海报主题为“环境教育帮助减少佛教信徒放生引起的生物入侵”(Using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to diminish the release of invasive species by Buddhist followers in China),分享了深圳仙湖植物园致力于本土物种多样性保护的项目,通过使用环境教育项目来减少比邻的弘法寺佛教徒在园区内外放生入侵生物的行为,项目仍在持续进行中,这个项目引起了参会代表的关注并收到了美国科罗拉多大学波尔得分校的Louise Chawla教授和澳大利亚环境咨询师Samuel Winbrun提出的优化建议。

北美环境教育年会:中国伙伴参会快报(二) 分享

10月12日下午,谭羚迪(山水自然保护中心)的Bright Spot分享主题是“我们的坑——北京湿地恢复中的公民参与”。随着华北平原的湿地面积正在减小,水生生物的栖息地正在丧失,去年山水自然保护中心和来自社会各界的志愿者一起,在北京市郊的小毛驴市民农园挖坑放水,试图恢复栖息地。这个坑引来了多种蜻蜓、两栖动物、水鸟和水生植物,也为志愿者和居民带来了知识和欢乐。

北美环境教育年会:中国伙伴参会快报(二) 分享

10月13日上午,郭可滢(武汉市园林和林业局及长江日报)Bright Spots分享的主题是“带孩子到公园上自然课” (Kids’ Second Clas-s-room In Nature)。分享介绍了由***(武汉市园林和林业局)和媒体(长江日报)合力组织和推广的公益项目“公园大课堂”。它是在城市多个公园中,聚合各行各业的大咖,带孩子周末到公园上自然课的模式。经过2年的实践积累,孩子们共同建设了一座 通过“废物利用”改造完成的 3000平米“梦想花园”,并出版了《一本会发芽的书》。分享结束后听众反应热烈,引发了关于中外自然教育方式的热烈讨论。“为什么帮孩子们建设一座梦想花园?”,“中国普通家长对带孩子接受自然教育是如何看待的?”……分享会后,来自Florida Atlantic大学的Emily Howard还主动邀请同“公园大课堂”交流合作。

北美环境教育年会:中国伙伴参会快报(二) 分享

红树林基金会的陈阳和深圳市绿色基金会的胡卉哲在会议中也积极与各国环境教育工作者开展交流,他们在深圳所开展的环境教育项目引起了许多国际伙伴们的关注。

北美环境教育年会:中国伙伴参会快报(二) 分享

接下来,中国环境教育参会伙伴们将带来更多参会见闻分享,敬请期待!

北美环境教育年会:中国伙伴参会快报(二) 分享

作者:中国参会伙伴

编辑:风羽桐、李悦

排版:于悦洋


原文发布时间为:2018-10-21
本文作者:CornellCEL
本文来自云栖社区合作伙伴“阿里巴巴公益”,了解相关信息可以关注“阿里巴巴公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