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构网

分享程序员开发的那些事...
且构网 - 分享程序员编程开发的那些事

我在美国:当“洋教授”的甜酸苦辣(三)

更新时间:2022-09-18 14:01:04

“万事开头难”,在从开始申请到找到我第一份教书工作为止的四个多月中,我总共发出了二百多封申请信。其中有一百多封惋言谢绝,另有一半则泥牛入海,接到过二十多次电话(其中录音的有十几次)。电话面谈近十次。来电询问了解情况有六次。开车或坐飞机到聘人学校面谈五次,最后终于在明尼苏达州的一所社区学院找到了我第一份“洋教书匠”的工作。

虽说这是只有一年合同,临时代替一位带职进修教授上课的工作,但从美国各地寄到这个一年有一半都是冻天雪地的寒冬,周围数十里渺无人烟,人称“鸟不下蛋”的边远乡村社区学院的申请信竟达一百二十多份。据说这在经济萧条的年月并不足为奇。有些大学的一份教学工作,竟有两百多人申请。有些学科,例如数、理、化以及文科专业,申请的人可能更多。

“你们怎样在这一百二十多人中选中了我呢?”工作稳定下来后,一天在系主任若夫·杰森先生家做客时,我好奇地问他。杰森先生当时负责招聘工作。

“我们百里挑一,打着灯笼到处找的人就是你哩!”他开玩笑地对我说。

“你知道,不管招聘什么人,学校都要成立一个五人招聘委员会。按照规定,这五人中三人是本专业的,一个是相关专业的,另一个是无关专业的,比如说文科的。”若夫接着说。

“人事部门接受申请函件,直到规定的最后期限,他们首先筛除材料不全的申请者,这叫第一筛。然后按照招聘广告中说明的各项条件和要求,例如学位、教学经验、相关工作领域经验,专业水平再提高经验,课程发展及开拓,学术活动和科研成就(社区学院无此项要求)等诸项,一一核实,再筛选出合格者,这叫第二筛。这时人事部门才把所有合格者的材料送交招聘委员会。这不,在招聘你时,人事部门给我们送来了近六十份合格的申请材料。”

“我们招聘委员会的五人又奋斗了三、四天,按照事先讨论好的更详细的衡量条件,例如学位是否是计算机学科,教过的课是否与将要教的课一致或接近,经验的长短,以及推荐信中的措词和评价,又筛选出近二十名佼佼者。这叫第三筛。你看,申请人到这一步没漏网已很不容易了。”若夫又开玩笑地跟我说。

“学院规定,一个教学职位必须邀请五至八位申请人前来面谈。我们五人又天开了一上午会,从这二十多份申请材料中选中了八人前来面谈。这叫第四筛,这不,你不就是其中之一呀!”

听完若夫这段以前闻所未闻的“四筛”之说,感慨万分,一方面感到当上这个“洋教书匠”来这不易,必须兢兢业业,珍惜它才是。另一方面感到在这个***竞争,市场经济的社会里,几乎任何东西,都标有它的市场价值,都遵守公开,公平竞争的原则。就拿这个普通的,临时的教书职务来说,亦是如此。你所面临的是全美各地、四面八方的竞争对手,不会因你的特殊处境而刻意修正公平竞争的法则。(待续)
















本文转自高永强51CTO博客,原文链接:http://blog.51cto.com/yqgao/171098 ,如需转载请自行联系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