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构网

分享程序员开发的那些事...
且构网 - 分享程序员编程开发的那些事

人在各种刺激下的一般反应态度

更新时间:2022-09-24 20:14:33

人在各种刺激下的一般反应态度
一个人的价值,只有一个衡量标准——做事。把有价值的事情做好,这是每个人的价值所在。对人来说,所谓价值,简单概括一点,就是能够满足人们合乎情理的需求。然而世事繁杂,情理的标准到底在哪里?笔者本文打算从目的、手段和结果三方面来简单地分析一下。
下面,我们就来一起看看,在各种手段和结果的刺激下,人们一般是如何反应的。这不仅非常有意思,而且对我们清晰地判断是非也是非常有帮助的。
首先,大家注意一下目的、手段、结果的差别。
目的,也指动机、初衷、起点、出发点、目标、用意、方向、意图、本意、内心想法、梦想、心愿、说法、想象、企图、计划、打算、想要、希望、预期等等。这些是表达出来的想象中的信息。目的有可能成为现实,也有可能不能成为现实。真实目的是什么,都是各人说自话,只有每个人自己心里明白,别人无法真正获悉。
手段,也指办法、方法、手法、策略、途径、道路、状态、战术、手腕、流程、影响、控制等等。在本文特指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在实际行动中确确实实使用利用和运用了的,第二种情况,在事情过程中作用人故意和有意模拟出类似的表面情况,让被作用人产生相关的类似印象的,有可能做出反应的情况。总之,就是在行动过程中得到体现的。
结果,实际作用、实际结果、效果、后果、果实、战略、落脚点、终点。和目的不同,结果是实际存在的,是事物发挥实际作用后产生的,是已经表现出来的,对各方面确实产生影响的,而非仅仅在头脑中想象出来的。人人往往根据结果来判断利害得失,权衡收获和代价的关系,然后对结果做出一个好坏的评价。
要对人为事情的全貌做一个客观的评价,需要排除“目的”这个无法准确获知的,也是可以人为编造的“主观信息”这个东西。排除目的以后,就可以从可以观察到的,外界也有可能准确获取的“手段”和“结果”入手,对事情来个有效的可衡量的客观的分析、判断、选择和评价。
手段有优有劣,有正当不正当。优劣是量的差异,是否正当是质的差别。优良的手段能加大目的实现的可能性,拙劣的手段能减弱目的实现的可能性。正当的手段在过程中,符合被作用人的心愿,被作用人可以***接受和自主选择是否受影响,是真善美的,非强迫的,是自愿的。不正当的手段,是暴力、欺骗、恐吓、违背被作用人心意的,是假恶丑的,被作用人容易产生负面情绪的。
结果有轻有重,有好有坏。轻重是量的差异,好坏是质的差别。好的结果是收获的价值大于付出的代价,整体收益大于整体损耗,被作用人的真实结果收益大于过程中暂时损耗。坏的结果让被作用人得不偿失,整体收益小于整体损耗,收获小于付出。
情理:合乎情理的手段、结果、状态、事物和现象,能让相关的人普遍地真正地活着、活好、活得长久、***如意、机会均等。这也是人们本能的对事物进行是非判断和价值取舍的根本选择标准。***如意的人生体验过程需要符合这些标准。能够产生这些作用效果的,而且这些作用不断积累的,就符合情理的标准。做人做事,都要合乎情理。做人要好是指手段要正当,做事要好是指过程和结果要好。
下面对比手段和结果的不同,产生的四种不同情况,来分别比较说明。手段是涉及到别人的手段。结果也指涉及到别人,而且别人无法单纯依靠心理调节达到回避之可能。以下所属情形,都是指信息透明,沟通良好,传播无误,在事实清楚情况下,人们一般会采取的态度和反应。
第一种情形:正当的手段》好的结果。在四种情况中,属于最有价值的一种。值得赞扬和夸耀的共赢模式,性价比最高。和同质情况比较,性价比越高,离纯粹的价值就越近。这种情形应该是做事情的常态。用好的手段,好的方法,好的途径去刺激事情,让事情产生适当的反应,满足人们的理性需求,这是最值得称道的事情。初衷好,过程好,结果好,是人们做事情首选的方向和途径。
第二种情形:正当的手段》坏的结果。这种情况是应该被避免的,往往源于无知和贪婪。这种情况在第一次发生的时候,考虑到环境的未知因素不明和个人的能力有限,对事情存在误区和盲点,一般可以被人们理解、安慰、宽容、谅解。但是需要行为人反思,分析问题出在哪里,总结经验和教训,防止下次重犯,保证下次把事情做好。如果第二次仍然重犯,就可以认为行为人是故意的,行为人需要接受惩罚。“只有再一再二,没有再三再四”,就是说的一次两次错误发生,行为人还可以用“目的”和“动机”的“美好”为自己辩护,多次发生就可以推断是故意为之了,不可原谅了。要避免这种事情的发生,只有优化环境,提高人的能力和素质,在做事情的过程中,随机应变,集思广益,沟通合作,及时纠正问题,修正方向,好事做好。最可怕的是一些手握权力、没有自知之明、不会沟通、毫无理由地固执己见、不知道学习而且无能的人,在各种事情上不断地步入误区,一次又一次地犯错误,造成系统资源的极大浪费和虚耗,给人们带来极大灾难。“隔行如隔山”,一个人在一个领域精通,但是对自己没学习研究过的其他领域必然是无知的,每个人要清楚自己能力的范围、盲点和局限,避免此种误区和错误。
第三种情形:不正当的手段》好的结果。这种情况一般被人们容忍,暂时忍耐,一般用于自卫性的事情,是非常时期的非常手段,必要时只能偶尔为之。恶的手段只有在系统面临生存威胁的时候,用来将系统调整到“用正当的手段达到好的结果”的常态上来,一旦威胁消失,恶也就失去存在的价值,应该被封存起来。原来的恶的行为人,也需要转变角色,要用正当的手段做事了。第三种情形不应该当作常态,否则终归会造成普遍而全面的损害,不利于系统的健康生存和发展。不正当的手段毕竟属于违背人类善良本心的东西。面对这种情形,人们非常容易麻痹大意,盲目崇拜推崇这种恶的手段,最终物极必反,结果也会变坏,这种恶的手段反作用到人们身上,受保护者反而成为受害者。当外部危险解除的时候,就是不正当手段可以失去作用的时候了,而且也完全应该失去作用,因此,不正当的手段就要解除了,要受到普遍的抑制、监督和制约,要让情况转变到用好的手段产生好的结果上面来。在可能的“好的结果”的掩护下,这种情形经常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交往和社会事务中发生,产生很多似是而非,言行不一,不合逻辑,表里不一、不合情理的事情和行为,当这种事情一次次发生的时候,观望者也会尝到苦果的。恶的手段就是恶的手段,对恶的手段纵容,就是对良知和人性的背叛。恶是人的无知欲望的外在表现,恶本身就具有无限膨胀,破坏一切,试图控制一切的本质属性。聪明智慧的人们啊,只有把恶关在笼子里,踩在脚底下,环境才会变得美好,人们才能在每一个今天真正生活的***如意,人类才有希望,才有未来,才有明天。
第四种情形:不正当的手段》不好的结果。这种情形是最不应该发生的,最不合情理的,是最纯粹的恶。值得注意的是,第三种情形,也就是“不正当的手段产生好的结果”的情形,一旦发挥不当,长期存在,就必然产生第四种情形。要避免这种恶的产生,就要对第三种情形防微杜渐,避免不正当的手段到处感染和泛滥。
另外,任何事情都在某个空间范围和时间范围内发生,不同阶段有不同的表现。什么时候是事情的开始,什么事情是事情的结束,都要很好地判断和把握。
人的生存发展,离不开和环境的互动,也离不开创造发明工具,使用工具的价值创造,还离不开整合各类资源的生产力发展,更离不开均衡的财富分发。人本身具有动物性和人性的双重属性。生产力的存在正是为了满足人类生存的需要。
人和环境的相互刺激反应关系是什么?
刺激和反应。影响产生价值:时间、空间、物质、能量、信息、通路、工具、环境和智慧等资源,都有一个共同的属性——不利用起来就会浪费虚耗,就无法释放价值。其时效性很强,如何把握好时机,恰到好处地把各种资源整合起来,是需要特别思考的比较重要的一个问题。价值在于满足需求。信息和智慧有一个特别的属性,就是不会因为利用而失去。当然了,在现实中,信息可能不会消失,但是实际情况会变化,信息在不同环境、范围和情况下产生的作用可能不同。事物作用的发挥,取决于两个方面:环境和自身影响力。环境提供需求,自身提供影响力,刺激环境,影响环境,改变环境。自身用一种规律影响另一种规律,改变规律的范围、方向、大小、作用点和作用效果。
人和环境的互动:人的能力《》创建系统,变化《》人际互动《》自然条件《》行动。动态循环。
价值是什么?
超论价值观,需求价值论:价值就是需求和满足需求的事物(下面简称事物)互相融合,达到需求被满足的这样一个过程,需求被满足,价值得以实现。价值是需求和事物互相作用的需求被满足这样一个结果,而不是需求本身和事物本身。需求是人的需求。需求是一种潜在的隐性价值,只有被使用起来,才能变成显性价值。如何使用呢?就是整合资源,创造或者转化出需求的直接可用的对象,用对象去平衡需求,这是一个动态的价值使用的过程,也是一个变隐性价值为显性价值的转化过程。价值的大小和交换分配无关,交换分配只和价值的是否可持续有部分关系。事物的价值取决于需求程度,而不是劳动量。创造价值就是满足需求,创造需求,创造用户,特别是有现实价值的当前需求,所以要为当前需求服务,为未来需求——趋势做铺垫和准备。以需求为导向,做有用的事。需求分为有形需求和无形需求,现实需求和未来需求,显性需求和隐形需求,必要需求和或然需求,少量需求和多重需求,定期需求和偶然需求,一般需求和特殊需求,物质需求和心理需求……别忘了思考的前提,有些事物人们暂时是没需求的,首要问题是需求的有无问题,然后才是需求的程度大小、持续时间的长短和需求对象的更新变化。价值不是事物的固有属性,没有需求就没有价值,什么时候有需求了,什么时候就有价值了。首先要认识需求和发现需求,然后整合资源,创造物品和服务,满足需求,创造价值。满足最大的需求就能创造最大的价值。重复性的需求能让价值无限大。解决人们的麻烦和难处。市场经济,其实就是以需求为导向的经济,将虚耗浪费减少到极致。从需求的角度理解,一切都很清晰。任何系统,能够满足人们的需求,才有存在的价值。能够满足的水平越高,价值就越大。价值流程:发现》需求》思考》行动》做事》整合》通路》满足》价值》创造》超越》铺垫》变化》差异》体验。金钱社会里,人们在竞争满足资格。满足人们对爱心的需求……有人用能不能产生经济效益(简单说就是挣钱)来衡量价值大小,虽然论述者表面上不承认,貌似客观,但是在其观点的字里行间都有金钱的影子存在,把挣钱作为默认的思考前提,这是错误的论调。事物不和金钱交换,只要能满足需求,就具有激活价值的功能,就具有价值催化剂的作用。需求和事物都仅仅具有潜在价值,或者叫隐性价值。潜在价值不是价值,这两种潜在价值只有互相作用,互相利用,互相融合,互相刺激反应,产生需求被满足的效果,才是创造了价值,潜在价值被激发为真实价值了。学习就是一个积累自身潜在价值的过程,让自己有创造价值的可能。作为人来说,所谓创造价值就是思考行动,将需求、事物和通路这三者整合起来,产生需求被满足的效果。做一个有用的人,就是要做一个有价值的人,实际上就是做一个充实更新自身潜在价值(能力),参照需求做事,能够满足外部需求的人。知识和技能都是可以被重复利用的潜在价值,人只要学习就可以掌握,成为人自身的能量。需求是外部环境的需求,事物是外部环境的事物,人要做的,就是通过穿针引线,让这两者发生关系,起到桥梁纽带和催化剂的作用。人的能力没有价值,人的能力仅仅具有潜在价值。潜在价值只有行动起来,借助通路(条件)时间(变化)和外界发生相互影响作用,相互刺激和反应,产生一种满足了外部需求的效果之时,才是价值。潜在价值被使用并满足了需求的时候,才创造了价值,才有了价值,否则便一无是处,浪费虚耗。
人的本质组成是什么?
人是一体两面的:动物性+人性。不要对人进行整体的评价,要评价人做的事情,判断人会对什么刺激做出什么反应,判断这种反应会产生的效果。具体事情具体分析,不能对一堆事情搞整体评价,要一件一件事情地分开来,单独评价。对人进行整体评价是不合逻辑的。要做合乎逻辑的事情。人对评价也要抽象,从认知的角度评价,***别参杂非理性的东西。一般情况下,人肯定要先满足生存的需要,也就是动物性的需要,然后才能激活人性。过分的动物性需要就是欲望了,这种欲望来自对生存的恐惧,对生存的恐惧刺激的过度反应,就是贪婪。人的压力来自于生存风险,也就是压力来自动物性的一面。消除人的压力,就是让人没有生存压力。没有生存压力了,就没有产生痛苦的客观条件了,人就有可能感觉到幸福。
生产力的组成要素是什么?
生产力四大要素:劳动力(生产者)、工具力(以工具为主的生产资料)、自然力(生产对象),整合力(生产整合者、系统整合者)。更加现实而实际地说,需求也是生产力的要素之一。因为没有需求,生产力就仅仅具有潜在价值,有创造价值的可能,而不是实际的价值。因此,要全面地反应现实,从生产力价值实现的角度来看,生产力其实是有五大要素:整合力、需求力、自然力、工具力、劳动力。用智慧和行动,在环境、物质、能量、信息和通路等等资源的基础上,创造系统,让这五种力量互相作用互相影响互相融合,改变自然规律的方向,催化自然规律的变化速度和变化范围,把隐性价值激发为显性价值,实现人类的***如意体验! 采取一定的参考流程和规则,人、环境、工具、对象、整合方法要匹配,完美配合,互相整合,才能成为一个好的系统,方便高效地让人们从无知变为有知,消除人们的误区和盲点,用来解决人们的麻烦和难处,满足人们的需求。需求力、整合力、自然力、工具力、劳动力。在生产力创造的财富中,既有自然力和工具力的成分,也有整合力和劳动力的成分。生产自动化程度越高,自然力和工具力所占的财富含量,其比例就越高。自然力和工具力属于全人类的智慧,其所创造的财富成分要人人均衡使用。整合力和劳动力创造的财富成分,直接创造参与人应该可以获得。当一切生产都自动化的时候,一切都可以免费了。随着生产的越来越自动化,免费的东西也应该越来越多。最开始也是最有意义的免费应该是在人类必要的生存领域发生——衣食住行用。提供免费午餐,让人们生存无忧,正是财富第三极首先要做起来的事情。
科学是万能的吗?
科学局限论:科学是片面性的东西,科学无法知晓不确定的东西,科学是靠不住的,单纯相信科学,就是迷信和盲从,会掉进科学的陷阱。不能仅仅依赖科学,更要依赖直觉,依赖自然,依赖艺术,依赖一切人们的见识。
规律是什么?如何应用规律?
以不变应万变,万变不离其宗:不变是指活动范围没变,但是具体的状态和位置变化了。宗是指规律、范围和惯性,规律就是自然变化的方向。万变是指具体条件变了,规律的方向就不断变化,但是规律的作用没变,只是对人来说,效果可能非人所愿。从形象的方面来说,宗就是均衡的方程式,变就是具体参数的值不同,无论怎么变,方程式都要成立,当然了,参数的值也要在一定的范围内,方程式才有存在的意义。从现实意义上说,人就是要掌握规律,发挥能力,创造条件把规律引向预设的方向,产生符合心意的变化。
人生活在过程之中,人生是由一天天的开始、过程和结束组成。让每一天都有每一天的***如意,每一天都能为下一个明天做好铺垫,打好基础,是人们做事的好办法。为了明天而忍耐今天的所有付出,需要一个理由,那就是,明天应该是可以预期的,自己明天的命运是可以真正把握在自己手里的。
人是现实的,人是活在当下的,人是生活在一天天的过程之中的。这一天天的过程的好坏,就是每个人在每一天收获的结果。因此,要尽可能照顾到今天的生活状态。为了明天,不能成为在今天采取恶的手段和产生不好结果的借口。人首先是活在今天,今天是第一位的,明天是其次的。而不是让未知的明天,完全占用了今天的大好时光。其实,人也只能活在每一个“今天”之中。活在今天,兼顾明天!
只要每个人在做事情的时候,参考好的流程和规则,加上自己的智慧和行动,努力用好的手段把事情做好,让各种事物的作用可持续地发挥价值和效果,既能公益人类,又能感恩自然,那么每个人都会有一个***如意的生命体验过程。
情理的标准就是用好的手段,产生让全人类中的每个人都活着、活好、活得长久的的结果。符合这个标准的,离这个标准越近的,就是合乎情理的,不符合这个标准的,就是不合情理的。在合乎情理的情形下,也还有和情理吻合度高低的差别。吻合度越高,就越有价值。
***如意,轻松自在,这难道不是每个人梦寐以求的吗?
是时候了,只要做起来。
王建然
2008年6月2日
本文转自分瓜博客51CTO博客,原文链接http://blog.51cto.com/aiqing/79948如需转载请自行联系原作者

aiq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