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构网

分享程序员开发的那些事...
且构网 - 分享程序员编程开发的那些事

一个普通人的震后十年

更新时间:2022-10-13 17:22:08

每天吃过中饭,64岁的罗云太都要在工厂里走上几圈。

十年前,他的工厂历经地震,资产损失超过500万元。之后,他在正中心空地围了一个大花坛,种了一棵槐树,正对着自己的办公室。十年过去,槐树枝叶扶疏,生机盎然。

他同时也是一位在地震中失去母亲的儿子。将母亲临时掩埋后,在槐树位置旁边的自行车棚旁,他带着父亲,度过了一生中最艰难的三个月。

罗云太所在的四川德阳绵竹汉旺镇是汶川地震中遭受破坏最严重的地区之一,汉旺老镇之后被作为地震遗址保留了下来。如今,汉旺老镇区广场上的钟楼,指针依然定格在下午2点28分;地震遗址里的建筑,依旧提醒着人们地震发生时的惨烈。

一个普通人的震后十年

绵竹汉旺镇汉旺广场上的时钟定格在地震发生的那一刻,摄影:熊波

只不过,废墟上已长满草木,跟罗云太花坛里的槐树一样。

幸与不幸

如果没有这场地震,他不过是个走向花甲之年的普通老人,膝下有孙儿,事业有成。

罗云太年少当兵,之后从工人一路打拼到厂长,在接近40岁时被派到了“汉旺无机盐化工有限公司”担任总经理。这家工厂也算是当地最早的集体企业。

一个普通人的震后十年

罗云太在工厂门口,摄影:孙姗姗

汉旺是典型的工业重镇。因为汉旺镇上的东方汽轮机厂再加上清平磷矿、华丰磷化工等大中型企业,当地人生活富裕,小镇上车来人往。

1992年底罗云太接手工厂后,逐渐完成改制,公司名字“汉旺”沿用至今。20多年来,工厂主要生产磷酸盐、无机盐产品。

2008年5月12日地震发生的时候,罗云太正准备在办公室沙发上小憩一会。他刚接待了一个国外客户,吃了中饭不久,睡意袭来。但躺下没多久,他感到一阵晃动,桌子上的茶杯随之掉到地上。刺耳的玻璃碎片的声音,很快刺激了他的神经。

在短暂的迟疑后,他清醒地意识到,地震来了。“可能还不是一般的地震。”

罗云太赶紧召集工人们跑到空地。他们眼看着一座高层建筑碎裂,直至倒塌,里面装着的磷酸,全倒了出来。庆幸的是,2万多平方米的厂区较为空旷,工厂大部分厂房为平房,办公楼层数也不高。它们均在一定程度上受伤,出现较大裂缝,并没有完全倒塌

一个普通人的震后十年

2008年5月12日当天拍下的厂房照片

但不远处的罗家老宅就没那么幸运了。四层小楼被夷为平地,他年迈的母亲未能逃生。

“还是邻居跑来跟我说的。没想到工厂之外,地震这么严重。非常糟糕的,非常糟糕。如果那天倒下去,损失会比较大,也会有人员伤亡。”

当晚,罗云太将母亲临时掩埋,带着父亲在工厂的自行车棚里搭了帐篷。工人们大都同他一样,无家可归,百来号人齐刷刷挤在车棚里。

据罗云太说,地震后,有不少勘测专家专门研究过,工厂所在的板块存在两种可能性,工厂底下要么有一个岩层板块,要么有一个缓冲带,因此减少了地震的威力。

震后20天赶出订单

受灾没那么严重的厂房,意外成了避难所。

一个普通人的震后十年

罗云太在厂房内

相比较面对家园重建时的手足无措,工厂起码是一个集体,这时候更像是个大家庭,而罗云太则是大家长。

汉旺当地的人们,工作流动性很小。很多工人在一个工厂上班,往往一上就是十几二十年。这些员工,都一路跟着罗云太吃苦。

刚接手工厂的1993年,罗云太盘点了汉旺全部的资产,账上只剩下18元。再加上生产企业属于劳动力密集型,重资产,需要不断投入资金。但即使是最糟糕的工作环境,罗云太坚持认为,做好产品的前提是团队,“做不了要想办法做,亏了也要挺住,再亏也要交社保。”

也正是在重建厂房时,员工们的情感和团结在潜移默化中形成,逐渐形成凝聚力。2003年,汉旺总资产达到1000多万元。

直到遇到地震,汉旺历史上的第二大难关。

54岁的罗云太也从未经历如此剧烈的地震,但他同时要安慰好员工:“不管怎么做,还是把大家就业、吃饭、保险的问题,再困难也要渡过去。亏了是我的,赚了是大家的。我现在这个年龄吃不了多少,经济也不是有很大压力,主要是把这一大群人带起来,让大家有一个工作平台。”

震后几天,员工们开始陆续上工,之后90%以上的员工到岗。樊姓科长母亲去世,副总经理爱人骨折,都忍着悲痛坚持上班。每天,罗云太也都会让员工一个个向他报道,询问家里损失多少,有什么难处,需不需要公司协调。但大家都说,我们能挺过去。

一个普通人的震后十年

当时,日本松下的一笔订单要得急。这个客户从90年代合作至今,是汉旺的重要客户。当员工们像无头苍蝇似的不知所措时,罗云太带领着员工,一个个修复车间,一点点恢复生产线,全力为其赶工。

“生产需要自救,自救需要人,对他们来说,工厂也是家园,没有谁把个人利益放在第一。我觉得特别感动。”罗云太回忆。

罗云太的工厂成为绵竹地区前几家恢复生产的企业,松下那批货,最终在震后20天完成。之后松下不仅在价格上给了一定的扶持,还加了订单量。

如今,这批经历过地震的员工,80%仍然在岗。他们早就成为罗云太工厂里最坚实的后盾。

罗云太和妻子也搬进了重建的汉旺镇新区。白墙灰瓦的汉旺新城,在距离地震遗址向南约3公里的地方拔地而起。据媒体报道,汉旺新城由江苏无锡援建,总投资约25亿,整体设计风格颇具江苏园林特色。

踩在废墟上

罗云太常常会看看那棵大槐树,是他在震后不久栽下的。“它代表着中坚力量,寓意我们要团结起来。”

一个普通人的震后十年

从罗云太的办公室窗口看出去,一眼就能望到那颗大树

十年里,他常常告诫自己,工厂是从一次次倒闭中挺过来的。初建工厂时,几个人从灰心到重建,地震后,工人上下团结、对外诚信,抱着一个竹竿打到头的执念。正因这些事件基础,大家感受到生存与生活的不容易,保有初心维持工厂运营。

但踩在废墟上,罗云太还要想更多出路,“如何让员工过得更好,让工厂有更好发展,这就需要技术和资金的投入。”

一个普通人的震后十年

工厂员工正在进行生产

从内贸起家,之后汉旺转以做外贸为主,主要销往东南亚、非洲等国家与地区。海外生意,客户订单来得更不容易。最早的贸易要么通过外贸公司,要么直接自己各地跑展会,与客户建立联系。

通过四川宜宾市当时在上海办事处的信息,汉旺接到了第一笔走向海外的订单。1996年,当这一笔250吨的订单卖到日本时,罗云太感受到国际信息流通的重要性。“上海是个窗口,我要从山沟里走出去,在我的印象当中信息是第一。”

因此当2009年,一个朋友向罗云太推荐阿里巴巴国际站时,他觉得,这就是那个“窗口”。

“我为什么要进阿里巴巴,管它有没有回报,这个平台我必须得占领。你投入不一定只有回报,不要有多大的妄想,至少别人都能看到我。对你有什么产品有了了解,这样他对你才有信心,才会来跟你沟通。”

一个普通人的震后十年

3-4个人负责的国际站,如今已为汉旺新增了来自南非、南美、澳洲等更多新国家的订单,开辟了新的市场。

他们的订单大小不一,但始终保持良好的沟通。有时候一些客户会不远千里来到汉旺,罗云太都会觉得荣幸,并与他们合影。也有十年八年不来的,虽然未曾见面,但他觉得,在彼此的心目中都已经是老朋友了。

“所以不要想的太自卑了,反正今天没有得,也许明天就得了,下一单就得了。得失得失,有得就有失。做人做事做企业,都得看长远一点。”


原文发布时间为:2018-05-12

本文作者:孙姗姗 郑亮

本文来自云栖社区合作伙伴“天下网商”,了解相关信息可以关注“天下网商”。